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类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油橄榄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二、提名单位及提名意见
1、提名单位:凉山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
2、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由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四川农业大学丁春邦教授主持的“油橄榄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提名书及附件,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
该项目针对四川油橄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混杂、缺乏适生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等关键问题,历经17年,围绕油橄榄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关键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与应用。收集油橄榄品种资源184个,建成国内首批“国家级油橄榄种质资源库”,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一;从遗传多样性、生长特性、果实化合物积累、次生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等方面对油橄榄资源进行了解析,揭示了夏雨型气候下油橄榄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化合物积累规律;选育出丰产、优质和抗性强的油橄榄良种9个(审定6个、认定3个),建成首个“国家油橄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集成创新了温室轻基质扦插与容器育苗相结合的两段式育苗技术体系,缩短育苗周期50%以上,提高成活率35%以上;创建了夏雨型气候下油橄榄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提高产量30%以上。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制定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46篇。该成果已累计推广35万亩,尤其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中效果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引领了四川乃至全国油橄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果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
提名该项目为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原产地中海沿岸国家,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和餐果树种,有“植物油皇后”之美誉。我国从1964年开始引种栽培油橄榄,2014年国务院将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目前全国种植面积约120万亩,其中四川省近50万亩。但在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混杂、适生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缺乏、不开花或者花而不实、产量不高不稳等关键问题,制约了油橄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针对油橄榄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历经17年,在11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支持下,围绕油橄榄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适生品种选育、优质种苗繁育及丰产稳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应用,填补了油橄榄种植环节的多项技术空白,实现了油橄榄在四川省的种植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1)率先建成国内首个“国家级油橄榄种质资源库”,建立种质资源圃300亩,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一,并揭示了夏雨型气候下油橄榄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化合物积累规律,为油橄榄适生良种选育奠定了资源基础。
(2)育成早实、丰产、优质和抗性强的油橄榄系列良种9个(审定6个、认定3个),各具特色,适应不同环境和生产需求,丰产期亩产均在600kg以上,建成首个国家级、唯一省级“油橄榄良种基地”,为油橄榄产业发展奠定了品种基础。
(3)集成创新了温室轻基质扦插与容器育苗相结合的两段式育苗技术体系,缩短育苗周期50%以上,提高成活率35%以上,缩短丰产年限30%以上。
(4)创新了油橄榄高厢垄作栽培和整形修剪方法,建立了油橄榄叶片营养诊断方法,集成了适合油橄榄生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减小了大小年现象,提高产量30%以上。
项目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10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制定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CSCD收录25篇)。
成果已在四川、甘肃、云南、贵州和重庆等省市累计推广35万亩,其中15万亩已陆续投产,新增销售额18.98亿元,新增利润6.54亿元;尤其在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中效果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引领了四川乃至全国油橄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推广应用情况
本成果选育的良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已在四川、甘肃、云南、贵州和重庆等省市累计推广35万亩,其中15万亩已陆续投产,新增销售额18.98亿元,新增利润6.54亿元;尤其在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中效果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知识产 权类别 | 知识产权 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标准号) | 授权 日期 | 证书 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有效 状态 |
新品种 | 西蒙1号 (白橄榄) | 中国 | (川审2017)第03号 | 2017.3 | 川S -ETS-OE- 003-2016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 杨泽身、杨利民、丁春邦、李天、易绍刚、郝浩涵、张波、苏光灿、胡伟、付永平、杜晋城、王安毅、王小辉、黄勇、陈跃军 | 有效 |
新品种 | 中泽9号 (科新佛奥) | 中国 | (川审2017)第04号 | 2017.3 | 川S -ETS-OE- 004-2016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 | 杨泽身、杨利民、丁春邦、李天、易绍刚、郝浩涵、张波、苏光灿、胡伟、付永平、杜晋城、王安毅、王小辉、黄勇、陈跃军 | 有效 |
新品种 | 中泽6号 (克罗莱卡) | 中国 | (川审2016)第03号 | 2016.4 | 川S -SC-OE -002-2015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杨泽身、杨易、何兴莉、张波、崔涛、刘泉、苏光灿、胡伟、仁清友珍 | 有效 |
新品种 | 中泽8号 (阿贝基娜) | 中国 | (川审2016)第03号 | 2016.4 | 川S -SC-OE- 003-2015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杨泽身、杨利民、何兴莉、张波、苏光灿、胡伟、仁清友珍 | 有效 |
新品种 | 中泽10号 (鄂植8号) | 中国 | (川审2016)第04号 | 2016.4 | 川S -SC-OE- 004-2015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杨泽身、杨利民、何兴莉、张波、崔涛、刘泉、苏光灿、胡伟、仁清友珍 | 有效 |
新品种 | 中泽12号 (科拉蒂) | 中国 | (川审2016)第04号 | 2016.4 | 川S -SC-OE- 005-2015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杨泽身、杨艳、张波、崔涛、苏光灿、胡伟、仁清友珍 | 有效 |
发明 专利 | 油橄榄树高厢垄作种植方法 | 中国 | ZL201410250094.8 | 2016.3 | 1979950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胡伟、苏光灿、程子彰、刘泉、骆杰、何兴莉、王晓辉、徐应杰、杨泽身 | 有效 |
发明 专利 | 一种用于提高油橄榄树挂果量的修剪方法 | 中国 | ZL201210411588.0 | 2015.6 | 1685144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杨泽身、胡伟、苏光灿 | 有效 |
发明 专利 | 油橄榄幼苗的培育方法 | 中国 | ZL201210088820.1 | 2014.5 | 1401266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杨泽身 | 有效 |
地方 标准 | 油橄榄苗木标准 | 中国 | DB5134/T-2011 | 2011.9 | 凉山州 质量技术监督局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 杨泽身、杨易、黄磊、苏光灿 、王清明、付永平 | 有效 |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技术职称 | 文化 程度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
1 | 丁春邦 | 女 | 1966.4 | 教授 | 博士 | 四川农业大学 | 项目主持人,全面负责项目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制定,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 |
2 | 李天 | 男 | 1962.12 | 教授 | 博士 | 四川农业大学 | 负责项目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制定,负责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
3 | 杨泽身 | 男 | 1960.2 | 农艺师 | 本科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负责项目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制定,负责种质资源收集、栽培技术集成及成果推广应用。 |
4 | 吴开志 | 男 | 1984.7 | 工程师 | 硕士 | 四川省林草种苗站 | 负责品种选育与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品种推广。 |
5 | 黄乾明 | 男 | 1964.8 | 教授 | 博士 | 四川农业大学 | 负责品种特性分析与评价。 |
6 | 任耀忠 | 男 | 1984.09 | 工程师 | 硕士 | 四川省林草种苗站 | 负责品种选育与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品种推广。 |
7 | 张波 | 男 | 1972.12 | 林业 助工 | 大专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负责品种推广应用。 |
8 | 苏光灿 | 男 | 1983.07 | 林业 助工 | 大专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负责育苗技术及基地具体管理和维护。 |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按排名顺序填写)
序号 | 完成单位 | 单位性质 |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贡献 |
1 |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企业 | 项目主持单位,负责组织项目申报、项目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制定,油橄榄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推广应用,是新品种、授权发明专利和地方标准的第一完成单位。 |
2 | 四川农业大学 | 事业 | 项目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申报、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制定,负责基础性研究工作,参与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多数发表论文的主要贡献者。 |
3 | 四川省林草种苗站 | 事业 | 项目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申报、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制定,参与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技术,品种推广应用。 |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项目主持人丁春邦:自2002年以来,就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资源整合共享、成果转化应用等与项目完成单位和完成人商研数十次,为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组织和推动作用。
完成人杨泽身、张波、苏光灿:工作单位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均为项目团队成员,长期合作。杨泽身主要从事油橄榄品种资源收集、种质资源圃和育苗大棚建设、品种选育和品种示范推广;张波主要从事油橄榄品种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和品种示范推广,负责种质资源圃和示范基地的日常管理;苏光灿主要从事油橄榄品种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和种苗繁育,负责种质资源圃和育苗基地的建设和日常管理。
完成人李天、黄乾明:工作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均为项目团队成员,长期合作,负责基础性研究工作。李天主要从事油橄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创新了高厢垄作栽培,创新了油橄榄叶片营养诊断方法,集成了适合油橄榄生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黄乾明主要从事油橄榄品种资源特性分析与评价,克隆了脂肪、黄酮和萜类等重要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17个。
完成人吴开志、任耀忠:工作单位四川省林草种苗站,2人均是森林培育的硕士研究生,于2009年毕业,2010-2019年与项目团队合作,具体负责油橄榄品种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品种推广应用;与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合作,负责“四川省油橄榄良种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工作。